什么是Zookeeper
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协调服务,它使得我们能够使用高可用的方式对多台服务器进行管理,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分布式环境下统一协调各个节点,保证集群的高可用性与一致性。Zookeeper可以看做是一个提供了分布式锁、队列、选主、配置管理、状态同步等共性服务的简单架构,其核心特点是:高可用性、高可扩展性、两段提交协议。
环境准备
在进行Zookeeper集群的安装和配置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个Ubuntu操作系统,以及Java环境。对于Zookeeper的版本可以在其官网上自行下载,并根据自己的操作系统版本选择相应的压缩包进行下载,这里以Zookeeper 3.4.9为例。
安装与配置
解压并配置文件
将下载的压缩包进行解压,得到一个zookeeper-3.4.9这样的文件夹,在这个文件夹下新建data和logs目录,这两个目录最好设置到一个新建的磁盘上面,避免数据过大造成文件系统故障。
接下来进入conf目录,将其中的zoo_sample.cfg文件重命名为zoo.cfg,我们需要修改zoo.cfg文件的配置。以下为zoo.cfg文件的基本配置信息:
```
tickTime=2000
initLimit=10
syncLimit=5
dataDir=/home/ubuntu/zookeeper/data
dataLogDir=/home/ubuntu/zookeeper/logs
clientPort=2181
```
其中zoocfg的重要参数含义如下:
tickTime: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,单位为毫秒。(tickTime是ZooKeeper中的一个基本时间单位,各种时间参数都是用它来表示。ZooKeeper使用tickTime来进行心跳计时和超时设置,一般建议将tickTime设置为1~2秒)
initLimit:zookeeper服务器连接到zookeeper集合的初始连接时间,单位为tickTime的倍数。(即集群中的Follower服务器与Leader连接成功后,初始化同步的最大等待时间,比如上面的配置是10,那么初始化同步最长的等待时间是10*2秒)
syncLimit:zookeeper服务器与集合中Leader服务器连接断开后重新连接的时间长度,用tickTime的倍数来进行配置。(表示leader和follower之间的同步时间,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还没有同步,就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,该时间一般是initLimit时间的一半或者整倍数)
dataDir:zookeeper数据存储目录(需要提前创建)
dataLogDir:zookeeper日志目录(需要提前创建)
clientPort:zookeeper监听客户端连接的端口
配置zoo.cfg文件
在单机模式下,我们只需启动一台服务器,这就意味着在zoo.cfg文件中我们只需要配置一台server,如下所示:
```
server.1=192.168.1.101:2888:3888
```
其中server.1表示这是第一台服务器,192.168.1.101:2888:3888是这台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,格式的意义如下:
```
2888:当前server与集群中的Leader节点进行数据同步,选举Leader共用的端口号
3888:Leader节点用于管理所有的Follower节点的端口号。(将这个端口定为固定端口,一般情况下不改动,Leader节点会向这个端口发送心跳信息,告诉其他节点自己还活着)
```
配置所有机器的hosts文件
各个服务器之间能够相互通信是关键,因此需要将所有服务器的hosts文件中加入各个机器之间的映射关系,如下所示:
```
192.168.1.101 node1
192.168.1.102 node2
192.168.1.103 node3
```
启动服务
到这里,Zookeeper集群的安装和配置已经完成了,接下来就可以启动zookeeper服务了。
在每一台服务器上分别进入zookeeper-3.4.9/bin目录下,执行以下命令:
```
./zkServer.sh start
```
用以下命令来监测Zookeeper服务的状态:
```
./zkServer.sh status
```
如果每一个服务器上都能够正常启动并保持状态,则Zookeeper集群已经部署成功。
总结
Zookeeper在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通过对Zookeeper的部署可以提高我们对分布式架构的理解和实践能力。在实际情况中,Zookeeper的部署会更加复杂,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操作。如果您想深入了解Zookeeper的运行原理和应用场景,建议您阅读更多相关的资料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